在煤炭行业迈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时期,循环经济理念正深刻重塑着瓦斯治理的技术路径与产业生态。作为煤矿瓦斯抽采系统的核心载体,瓦斯管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不仅是资源高效利用的突破口,更成为推动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支点。本文从技术革新、产业实践与生态效益三个维度,解析瓦斯管材料循环利用的创新模式。
一、技术革新:从“线性消耗”到“闭环再生”
传统
瓦斯管多采用金属材质,存在耐腐蚀性差、回收价值低等问题。以PVC
瓦斯管、红色矿用
瓦斯管为代表的新型管材,通过材料科学与工艺设计的双重突破,构建起“资源-产品-再生资源”的闭环体系。
1. 材料性能优化
PVC
瓦斯管以改性聚氯乙烯为核心,通过添加阻燃剂、抗静电剂形成三重防护体系,其表面电阻严格控制在标准以下,可快速导除瓦斯流动产生的静电。红色矿用
瓦斯管则采用高强度合金钢,通过热镀锌、环氧粉末涂层等工艺形成致密保护膜,抗腐蚀性能较传统金属管提升,使用寿命延长。这种材料革新使
瓦斯管在完成首次使用周期后,仍具备较高的回收价值。
2. 结构模块化设计
针对瓦斯梯度利用需求,新型管材设计了模块化系统。例如,PVC
瓦斯管通过直径分级适配不同浓度瓦斯的输送需求:小口径管用于钻孔直接抽采低浓度瓦斯,中口径管用于分支管路输送,大口径管用于主干管及高瓦斯区域抽采。这种标准化设计使废旧管材在回收后可通过切割、打磨等工艺快速改制为排水管、通风管等,实现“一材多用”。
3. 智能监测与预测维护
结合物联网技术,新型
瓦斯管系统可实时监测管内压力、流量、浓度等参数。例如,某矿部署的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在PVC
瓦斯管上安装传感器,每5秒上传一次数据,当瓦斯浓度超标或压力异常时,自动触发预警机制并联动通风系统调整风量。这种预防性维护模式减少了管材因过度损耗导致的提前报废,延长了使用寿命,为后续回收再利用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原料。
二、产业实践:从“废弃物”到“新资源”
在循环经济驱动下,煤矿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重构,将废旧
瓦斯管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,形成三条典型再生路径。
1. 管道系统“内部循环”
新义矿业的实践具有示范意义。该矿机修车间将报废瓦斯抽放管改造为排水管,通过以下流程实现资源再生:
质量检测:对废旧管材进行壁厚、腐蚀程度及结构完整性检测,筛选出无严重破损、仍具备承压能力的管道;
清洁处理:利用高压水枪清除管内残留杂质;
精准切割:采用自主研发的大口径管道切割机将4米长抽放管平切为标准节段;
接口打磨:对两端接口进行切割、打磨,确保对接严丝合缝。
改造后的排水管每米成本仅为新购管道的三分之一,首批投入使用的15余米管道已稳定运行,年节约采购成本显著。这种“矿内循环”模式不仅减少了废弃物堆存,更通过技术革新将“废材”转化为“良品”。
2. 跨产业“价值延伸”
白芨沟煤矿的瓦斯综合利用项目展示了管材回收的跨产业潜力。该矿将废旧
瓦斯管用于天然气半补强炭黑生产系统:
管道改造:将报废
瓦斯管改造为炭黑反应炉的输送管道,利用其耐高温、耐腐蚀特性传输瓦斯与空气混合气体;
工艺集成:通过管道将瓦斯输送至反应炉,与炭黑原料在高温下裂解生成炭黑,剩余气体经燃烧过滤后达标排放;
资源闭环:炭黑产品用于橡胶制品生产,形成“瓦斯抽采-管道输送-炭黑制造-橡胶应用”的产业链。
该项目使瓦斯利用率大幅提升,年处理废旧管道数百吨,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碳排放。
3. 市场化“再生利用”
靖远煤业的实践揭示了废旧
瓦斯管的市场化再生路径。该企业将报废管材出售给再生资源企业,通过以下流程实现资源增值:
分类回收:按材质(PVC/合金钢)和规格(直径/壁厚)对废旧管材进行分类;
再生加工:PVC管经破碎、清洗、造粒后制成再生塑料颗粒,用于生产低压力管道、塑料托盘等;合金钢管经熔炼、轧制后制成建筑用钢筋、钢结构件等;
质量认证:再生产品通过相关认证,进入市政工程、农业灌溉等领域。
这种模式不仅为企业创造额外收益,更通过市场化机制推动了
瓦斯管回收产业的规模化发展。
三、生态效益:从“单一治理”到“系统减碳”
瓦斯管材料的循环利用在节能降耗、污染减排与生态修复层面产生复合效益,成为煤矿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。
1. 能源效率提升
通过回收再利用,企业减少了对原生金属、塑料的开采与加工需求。以新义矿业为例,每吨再生PVC管材的生产能耗较原生材料降低,每吨再生合金钢管的能耗减少。这种能源节约直接降低了煤矿的碳排放强度。
2. 污染排放控制
废旧
瓦斯管的规范回收减少了随意丢弃导致的土壤污染、水体污染风险。同时,再生加工过程通过封闭式生产、废气处理等措施,使挥发性有机物(VOCs)排放量大幅降低。例如,PVC再生颗粒生产线的VOCs治理效率高,远低于行业标准。
3. 碳汇功能增强
瓦斯管循环利用与瓦斯抽采、利用形成协同减碳效应。以祁东煤矿为例,其超低浓度瓦斯蓄热氧化项目通过旋转式蓄热高温氧化技术,将抽采瓦斯转化为热能,年节约标煤,减碳。若将废旧管材回收纳入项目成本,可进一步降低单位减碳成本,提升项目经济性。
四、挑战与展望:从“试点示范”到“全面推广”
尽管
瓦斯管材料循环利用已取得显著成效,但仍面临技术标准缺失、市场机制不完善等挑战。未来需从以下三方面突破:
标准化建设:制定废旧
瓦斯管分类、检测、再生产品标准,建立全生命周期追溯体系;
政策激励:将
瓦斯管回收纳入碳交易市场,对再生产品给予税收优惠、绿色信贷支持;
技术创新:研发更高性能的再生材料,如石墨烯复合PVC管、高强度再生合金钢,提升循环利用价值。
在“双碳”目标驱动下,
瓦斯管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正从技术试点走向产业规模化。通过构建“技术-产业-政策”协同创新体系,这一模式将成为煤炭行业绿色转型的核心引擎,为全球能源治理贡献中国方案。